研究所导航

热能工程研究所

——

作者:    更新时间:2013-08-28

热能工程研究所简介
研究所概况
 
热能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52年,是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成立的第一批实验室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拥有一批国内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试验台,近十年共承担总装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产学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4)、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研究所现有教师7人。
 
研究方向一:动力系统热管理技术
 
主要从事机电复合动力、电传动动力、纯电动力等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的功率流与热流耦合传递机制、热管理与智能控制、制动能耗技术、低温起动预热技术、热源故障诊断、电气化辅助系统集成设计、辅助系统测试技术、高效传热元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科研条件:
 
 
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二:太阳能热工程及技术
 
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转换、太阳能光电转换、太阳能光化学转换的理论研究、仿真模拟、热力循环分析、试验测试、系统效率计算、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太阳能高温集热系统,太阳能高温发电系统,太阳能高温储热系统,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新型循环发动机。
 
 
研究方向三:热声热机与节能技术
 
主要从事热声发电理论与技术、热机循环理论、热能高效转换、高效传热元件开发、节能技术与应用、余热利用技术、储能技术、室内车内环境控制中的传热传质的仿真模拟、热力循环分析、试验测试、系统效率计算、样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四: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
 
主要从事热声制冷、吸收式制冷、新型制冷剂、制冷循环效率、新型蒸发器与冷凝器、制冷与空调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仿真计算、热力循环分析、试验测试、系统效率计算、样机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科研人员简介
 
郑宏飞: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1年至今在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任教,担任热能工程研究所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研究;新型制冷技术研究;强化传热传质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新型循环发动机。近年来在上述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际杂志3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及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
 
王义春: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某型号特种履带车辆副总设计师、中国兵器系统动力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功率流与热流耦合机制、动力系统热管理、混合动力系统制动能耗技术、低温起动预热技术、动力辅助系统总成技术、动力辅助系统测试技术、高效传热元件、新型制冷空调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指导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20多名。
 
杨英俊:高级实验师。1990年毕业于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获工程学士学位。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工作,并参加太阳能热利用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研究、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热管理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科研项目,在研究项目中负责条件保障、实验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在热工测量、计算机测试技术与应用及实验教学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康慧芳:讲师,硕士生导师。2009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自2004年以来从事新型热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获得理化技术研究所 “所长奖学金三等奖”、“优秀研究生”、“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于2009年获得“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并到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工作,在实验室两位教授的指引下,在一位工程师的帮助下,带领课题组的两位博士和两位硕士生开展了新型热动力系统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成功搭建了一套热声发电机、级联型热声发动机驱动制冷系统、太阳能驱动热声发动机和太阳能驱动热声发电机。近几年发表科研论文14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3篇被EI收录,获得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外,还撰写了几篇热声学方面的文章,其中有2篇文章已经向SCI刊源的国际杂志投递,正在评审中。
 
熊建银:讲师。1999-200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习,获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3)和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6),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暖通空调专业,2012年bat365在线中国官网登录入口师资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室内车内环境和传热传质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已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室内车内环境、传热传质及相关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 5.23)、Atmospheric Environment(IF: 3.47)、Indoor Air(IF: 2.55)等上,目前论文总引用次数80次。在国际会议ISHVAC2007、EERB-BEPH2009、ISHVAC2009上先后3次获得Best Poster奖,并获得国际SCI期刊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年度最佳论文奖(2011)及全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优秀论文奖(2011)。为国际SCI期刊Atmospheric Environment、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pplied Energy特约审稿人。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0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